您的位置-首页-总结公报
 
二○○七年政府工作总结
来源:    作者:    时间:2007-11-29 【字体:  】 【关闭
  一年来,区政府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,积极进取,扎实工作,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指标,实现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。
 
  --经济实力显著增强。2007年,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75亿元,比2006年增长25%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,三次产业比重预计调整到3.2:50.7:46.1。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0亿元,完成年初预算的133.3%,比2006年增长52.8%,增幅位居全市城区之首,全口径财政收入恢复到建区以来最好水平。区本级财政留用收入预计实现2.3亿元,完成年初预算的163.9%,比2006年增长75.7%。区本级财政留用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,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23%,创历史最好水平。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预计实现55亿元,比2006年增长26%;实现利润3.2亿元,比2006年增长17%。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34.6亿元,比2006年增长25%。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预计发展到11400户,比2006年增长25%;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实现50亿元,比2006年增长40%。
 
  --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。2007年,全区预计引进内资38亿元,超市定指标23亿元;实际利用外资3200万美元,超市定指标700万美元,引进落位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1个。全年新建项目158个,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,比2006年增长57.9%。其中,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0亿元,比2006年增长167%。“两区两园”新建工业项目100个,项目空间摆放3平方公里,新上项目开工率达到100%。预计到年末,有60个项目可完成主体建设,其中神骏专用车、昌驰混凝土等30个项目可实现投产。投资3亿元,完善园区“七通一平”面积10平方公里,新增园区“七通一平”面积5平方公里。落位于绿园经济开发区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完成规划选址,高速列车工程试验中心项目已开始进行征地、拆迁等建设前的准备工作。西新工业集中区成功晋升为省级工业集中区。
 
  --城市环境明显提升。投资5777万元,完成了长白、长郑、长农公路出城口改造,出城口形象及周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;完成了绿园明沟、翟家明沟改造前的调查摸底、规划设计等准备工作,近期可组织拆迁。坚持绿化、硬化同步推进,投资5395万元,新增绿地67公顷;投资3000万元,改造铺装巷道及裸露地面12万平方米,三环以内基本实现了软硬覆盖。绿化工作在全市综合评比中实现了“五连冠”目标。投资8120万元,完成了自立西街建设和青年路、泰来街、西安大路主路改造工程。地产开发开工面积预计达到220万平方米,其中,棚户区改造开工面积预计达到140万平方米,完成预期目标的140%。拆迁棚户区80万平方米,完成预期目标的160%。依法取缔马路市场、占道经营990处,集中粉刷楼体20万平方米,清理取缔二环以内再生资源回收站20家,全年预计拆除违章建筑19.4万平方米,新建9个移动式垃圾中转站,完成了13家集贸市场基础设施改造,深入实施“蓝天、碧水、安静”工程,切实加强“五小”行业整治,创建国家卫生城工作得到全面加强。
 
  --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。全区省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、村达到9个,并已全部启动实施,城西大营子39栋农民住宅楼和西新裴家126栋农民新居主体工程已全部结束。建立5个村级农民夜校,建设改造村屯硬质化道路34.2公里,完成农村植树造林120公顷,全面开展“五清三整治”活动,村屯环境明显改善。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,蔬菜、经济作物、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调整到57:11:32,岳家葡萄基地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项目。投资300万元,建立了全省首家县区级农产品检测室。2007年,全区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7.8亿元,比2006年增长8%。其中,畜牧业产值预计实现4.1亿元,比2006年增长1.1%。
 
  --民生状况极大改善。2007年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1290元,比2006年增长9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100元,比2006年增长10%。全年预计开发城镇就业岗位7700个,城镇新增就业7600人,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700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%以内。劳务输出预计达到13900人,其中转移农村劳动力12700人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30个,“零就业”家庭保持动态为零。“百万居民进医保攻坚战”取得明显成效,全区参保人数达到75071人。社保扩面收到实效,全年预计新增社会养老保险15800人,为319名改制企业困难职工接续了社会养老保险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%,全年受益群众预计达到4500人次。全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13700人,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。积极推进国家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建设,全区各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到34家。投资300万元,建设了西新敬老院。安置残疾人就业360人,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31户,“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”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考核验收。建设棚户区回迁房30万平方米,4860户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,受益群众达到2万人。
 
  --社会事业和谐发展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,我区继续保持全省文明区荣誉。投资300万元,完成了区政府专网及局域网建设,区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。建立完善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,为12户企业提供贷款2000万元。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5项,培育科技型企业11户。教育质量显著提高,有564名学生考入省首批重点高中,比2006年提高7个百分点,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进线率均首次超过全市城区平均水平。87中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国际交流示范校,雷锋小学等6所学校被评为市级艺术教育示范校,成立了绿园区职业教育中心。投资900万元,新建了青阳小学教学楼。投资300万元,建设了双丰中心校幼儿园。投资110万元,完成了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改造任务,并全部通过省里验收。投资200万元,解决了西新卫生院和防保站办公用房。医疗服务水平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明显增强,卫生工作连续两年在全市卫生系统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。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,建立了滕氏布糊画长春传承基地,新建健身路径7条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.53‰以内,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一类区荣誉。新建同心、双丰2个社区,创建市级示范社区5个、达标社区21个,“双拥”工作继续保持全市先进荣誉,老龄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。完成了公务员登记工作,全面推行了事业单位聘任制改革。组织开展经济责任等审计项目34项。顺利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。民兵和预备役工作扎实推进,全市民兵基层战备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。此外,人防、地方志、民族宗教、侨务外事、价格监督、妇女儿童、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全面发展。
 
  --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。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,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,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、建议、批评、意见48件,政协委员提案190件,办复率均达到100%。圆满完成了“两委”换届选举工作。扎实开展“五五”普法和“四五”依法治区工作,干部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。深入推行“一站式”审批服务,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改善。投资110万元,安装治安视频监控器101个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,“平安绿园”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。切实加强信访和市长公开电话办理工作,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人民内部矛盾调处中心。强化安全生产、消防和应急管理,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不断增强,我区连续三年被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特别嘉奖单位。
 
 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。主要是:经济总量偏小,重点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;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,商业氛围不够浓厚;工资、社会保障等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增加,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;服务型政府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大发展、快发展的要求。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,决心在今后工作中认真予以解决。
 
  一年来区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,一心一意谋发展,兢兢业业抓落实,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,并形成了谋事创业的良好氛围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是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区人大、区政协及各位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,是驻区企事业单位、部队和社会各界支持帮助的结果,更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。同时,我们也欣喜地看到,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一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,对我区的辐射拉动作用已逐步显现。